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他母亲极像的眼(一更)(1 / 2)


轩辕玦心系圣上的病情,早早吩咐了下去起驾回京。

岭南的剿匪事宜已处置妥当,他把剩下的摊子都交给了陈执轼,这个岭南道观察使做得倒是风生水起。

他热衷于让各族的孩子,都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上起学堂,不再遭受旁人的歧视。

又有大当家授了武职,与他在岭南作伴,沈风斓便也放心了。

临行前只是嘱咐他,安置好了岭南的民生,记得回京看看。

天悬峰上下来的一众兄弟,都穿上了屯兵的服制,面上的笑容仍然如初。

陈执轼特意让他们来送轩辕玦一行,又撺掇着大当家,让他去和沈风斓说几句话。

“我,我……我怕晋王殿下不高兴。”

大当家有些面红,不敢上前。

陈执轼不服气道:“怕他做什么?又不是和他抢媳妇儿,怎么,连说话都不让说了吗?”

四娘站在一旁,看得气不打一处来。

“我说世子爷,你老撺掇他做什么?你要想和娘娘说话,你自己说去!”

说着把大当家朝身后一拉,故意不搭理陈执轼。

陈执轼一时语塞,有种被拆穿的尴尬。

詹世城在岭南,过了一段无拘无束的剿匪生活,竟有些舍不得这里了。

“我果然还是适合当个武将,适合征战杀伐。在京城里待着,不论是做京兆尹还是带虎骑营,都太拘束了。”

他身旁的虎骑营副将,雷虎笑嘻嘻地凑上来。

“大人,在岭南剿匪有什么意思?在京城里待着,未必没有仗给你打哩!”

“呸,嘴里嚼什么蛆?!京城能打什么仗?”

詹世城话音一出,不禁感慨。

自己和大当家他们混久了,这骂人的话也是一套一套的。

明黄的旗帜在半空中,猎猎作响。

车马攒簇,人影幢幢,队伍慢慢地离开钦州地界。

只留下陈执轼和大当家等人,站在原地,目送良久……

兰公主被关在一架囚车上,戴着镣铐和枷锁。

因为天气炎热,囚车四面还蒙着厚厚的布料,免得她被晒伤。

这样虽然不晒了,但却闷得很。

兰公主整日密不透风地坐在囚车里头,什么都看不见,只能听着车外头士兵的声音来解闷。

她一贯骄纵,这一回难得不抱怨什么,只是乖乖地呆坐着。

比起沈风斓断掉的胳膊,她多受一些苦,实在算不得什么……

而真正断掉一条胳膊的浣纱,伤口已经痊愈了。

虽然少了一条胳膊,让她的生活不便,可她并没有抱怨什么。

能看到沈风斓和轩辕玦平安无事,她就已经很高兴了。

沈风斓特意安排了一辆马车给她,让浣葛一路在她身边照顾。

浣纱固是不肯,说自己可以照顾自己,而沈风斓身边不能没人伺候。

轩辕玦站在一旁,看着她们主仆推让,只淡淡说了一句。

“本王伺候,你不必担心。”

浣纱便说不出话来了,只能乖乖从命。

轩辕玦说得出做得到,这一路果然亲力亲为,照顾沈风斓无微不至。

她本因为有孕,时不时恶心干呕,加上马车的颠簸,反应就更大了。

轩辕玦担心她的身子,故而这一路走得很慢,尽可能挑平稳的路段走。

尚未到柳州境内,又接到了京中的文书。

沈风斓躺在马车里头,已经睡着了,轩辕玦一只手给她打着扇子。

当地人用芦苇编成的蒲扇,扇起来轻巧带风,还有一股淡淡的香气,格外好闻。

见她睡熟了,他这才停下了摇扇的手,把那封文书打开。

上头说的还是圣上的病情,轩辕玦眉头微蹙,看到了宁王的名字。

说是宁王前些时日,在府中大病一场,病好之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
从前见谁都是笑吟吟的,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。

现在满面寒霜,和谁说话都是一股冷淡的味道,就连面圣都不例外。

圣上见到他动了气,病情更加严重了,却没有惩处他。

文书上还提到,许是因为罪奴汪氏之死,使圣上觉得对不起宁王,才会不计较他的冒犯。

宁王竟然成了这副模样了吗?

他慢慢把文书折叠好,收了起来,目光看向熟睡中的沈风斓。

只这一会儿不打扇,她的额上已经湿润了起来,冒出了细密的汗水。

南方地区这个时节,实在是太热了。

他只得又端起扇子,替她轻轻地拂去热气……

京城之中,圣上这一病,引得朝堂动荡不安。

这两年来,圣上一年倒有半年是在病中,剩下半年就是病愈调养。

朝政早都交给了晋王和宁王等人,眼下晋王不在朝中,只剩下宁王一个当家理政。

萧贵妃急得团团转。

先前圣上病着的时候,宁王也病着。

这回宁王出来了,在朝中大肆揽权,可圣上却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。

她有心要阻拦,奈何身份所限——

后宫之中,唯她独尊。

贵妃金印,执掌内宫。

可她到底只是贵妃,不是皇后。

要如何阻止一个掌权的皇子,在圣上病重的时候,停止在朝堂的扩张?

萧贵妃一面照顾病中的圣上,一面同拥护轩辕玦的一众朝臣,在朝中阻拦宁王的势力扩张。

“圣上并未下旨厚葬罪奴汪氏,礼部岂能随意敛葬?”

宁王一改从前温和的表象,在朝堂之上责难起了官员。

礼部尚书应玄天,闻言立刻站了出来。

“殿下,圣上正在病中,可如今天气炎热,汪氏的尸首保存不了太久,必须及早下葬。圣上虽没有说如何敛葬,却让殿下您亲自去祭拜汪氏,这可不是……”

应玄天说得有些为难。

照他看来,圣上让宁王拜祭贤妃,这显然就是对她念及旧情。

那礼部以宫中庶妃的礼仪,把贤妃先行停尸在城外庵堂中,又有何不对?

宁王冷笑一声。

“她是罪奴,圣上一没有赦免她,二没有复她的位分。你自作主张厚葬她,还敢辩解吗?”

应玄天一向老实巴交,据说读书不多,把所有读书的时间都用来,读历朝历代的礼学典籍了。

他在礼部这个位置上,一直做得极其稳当,从未犯什么错误。

想不到宁王竟然拿他来开刀。

“老臣并非辩解,只是……”

“够了!”

宁王疾言厉色,丝毫不肯听他解释。

“应玄天渎职懈怠,若是宫中再发生什么大事,你岂堪重任?这个位置还是让出来,给有识之士为好。”

他口中的大事,众人心照不宣。

不就是怕圣上驾崩吗?

用这个借口来处置应玄天,高,实在是高。

定国公和沈太师对视一眼,彼此心照不宣。

礼部尚书落马,能接替他的无非是两个礼部侍郎。

无论哪一个,都是宁王的人。

他这是要清洗朝中的中立大臣,全都换成自己的羽翼。

晋王不在朝中,圣上又重病不起,他这是要大有动作了……

而今朝堂中以他马首是瞻,连定国公和沈太师都不开口,晋王一党的其他官员,更不敢说话了。

下朝之后,恒王急吼吼地找到沈太师。

“沈太师,您可是大周堂堂的一品太师啊!你就不管管吗?你就任由宁王小人得志,在朝堂上迫害忠良吗?”

恒王说话的声音一点都不小,周遭的大臣几乎都听见了。

众人脚步一顿,又当做什么都没有听见一般,径直朝前走去。

沈太师心平气和地看着恒王,和他打哈哈。

“这怎么能叫迫害忠良呢?应尚书此番的确是做错了,对一个永巷罪奴,他太过宽容了,应该得到惩罚。”

说着招呼着定国公,老哥儿俩并肩而行,要一起去酒楼吃饭。

恒王狐疑地掏了掏耳朵,确认他听到的话没有第二种意思。

他连忙追上沈太师。

“我说沈太师,定国公,你们都当没这事吗?国公爷,您那么疼沈侧妃,您就看着宁王在朝上揽权,把四弟排挤出去吗?”

见恒王不理会他,他又把话问到了定国公的头上。

定国公不禁感慨,他这是蠢呢,还是蠢呢?

“恒王殿下。”

他一直像只猴子似的,在两个老人家面前跳来跳去,实在不像话。

定国公索性站住了脚步,同他把话说清楚些。

“殿下希望我们怎么做?宁王气势汹汹,不就是希望我们阻挠他撤了应玄天的职吗?”

恒王一愣。

宁王的态度那么强硬,如果定国公他们强行要阻挠,只怕朝堂会乱成一团。

如今只是撤了一个小小礼部尚书,若是把事情闹大了,逼得宁王做出什么来,那就……

恒王不禁打了一个激灵。

一旦圣上病情药石无灵,最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那个皇子,此刻正在千里之外的岭南!

那宁王……

他不敢再想下去。

定国公以长者的态度,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“恒王殿下,你现在着急也没有用。若是得空,不如去长生殿多陪陪圣上。圣上现在这个时候,正是需要儿孙的时候……”

恒王如梦初醒,连连点头。

他是该去照顾圣上,只要圣上一日未驾崩,谅宁王也不敢做出什么来!

“本王这就去,二位好走,好走!”

说着袍角一掀,拔腿就朝长生殿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