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9节(1 / 2)





  蜀王世子那么忙,忙的都是国家大事,也的确不可能每天都陪她玩儿。

  阿宝失落了一下,也就罢了。

  只是待才回了家,刚把皇后的信给了露出几分迷惑的范氏,范氏还来不及打开信看看皇后跟自己说了什么,却见外头,跌跌撞撞地闯进来了个大丫鬟,一脸惊骇。

  “奶奶,不得了了!”这丫鬟仿佛见了鬼,又像是被雷劈了一般,在范氏与阿宝迷惑的目光里喘着粗气惊声说道,“外头都炸锅了!说是宫里出事了……”

  “皇后娘娘出事了?”范氏听到宫里,顿时心里咯噔一声,惶恐地问道。

  难道陛下当真废后了?

  “不,不是皇后娘娘。是,是咱们家的贵妃娘娘!”这丫鬟急忙说道,“说是贵妃娘娘不知在宫里做了什么,激怒了蜀王世子。世子,世子大怒,拉弓给了贵妃娘娘一箭!”

  “你说什么?!”范氏竟惊呆了。

  阿宝也惊呆了。

  萧闵在宫里给了姜贵妃一箭?

  怎么这个画面似曾相识呢?

  第38章

  “原来不是废后。”

  范氏便松了一口气, 一颗悬着的心顿时落了地。

  打从新君登基的这些日子,京都流言蜚语无数,又是皇后娘家全灭, 又是姜贵妃进宫, 范氏一直都为皇后担心, 担心着皇帝一时翻脸无情,当真想起了当初的新仇旧恨,把皇后娘家干的那些坏事都算在皇后的头上,把皇后给废了。

  如今,知道在宫里闹出风波的不是皇后, 反而倒霉的是姜贵妃, 笵氏这做长嫂的半点都没有为小姑子担心心疼的想法,反而觉得放心了。

  只是她放心了, 阿宝却急眼了,她可不管宫里谁出了事, 急忙两步蹬蹬蹬地跑到了那脸色也很怪异, 努力忍着惊喜笑容的丫鬟的面前慌慌张张地问道, “世子又动手了?那,那陛下怎么说?世子他, 他肯定不是有意的!”

  蜀王世子在宫外给勋贵女眷下不来台也就罢了,至多只能算是性情暴戾。

  可是在宫里动了弓箭, 这算不算是谋反啊?

  会不会被弹劾他大逆不道?

  毕竟, 皇帝陛下还在宫里, 蜀王世子却敢动刀兵,那可不是一般的小事了。

  “姑娘别怕。”见范氏和阿宝都没有为姜贵妃担心的意思, 问姜贵妃是否安好都没有半句, 这丫鬟是范氏身边的人, 自然也不会觉得这两位主子无情,忙安慰忧心忡忡,小拳头都捏紧了的阿宝说道,“听宫里的人说,蜀王世子已经出宫了。陛下并未降罪。”这样的宫廷之事既然能传出来,就说明皇帝有意让人知道,让人不必猜测这件事。

  明摆着是皇帝又一次护着萧闵了。

  不然,如果遮遮掩掩,只让人听到一些风声,恐怕明日就要有朝臣弹劾萧闵谋逆了。

  可皇帝平和地让萧闵出宫,就说明他并未准备追究这件事。

  “而且宫里还说,陛下只罚了蜀王世子禁足一个月,还说下次他再敢不敬长辈,就要罚他的俸禄了。”

  不敬长辈……

  好吧。

  把在宫里动了兵器直接轻飘飘地归到了家庭琐事里,也亏皇帝想得出来。

  虽然不敬长辈的名声也不好听,可总比谋反,图谋陛下来得好多了。阿宝顿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,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竟然全都是冷汗,有些无力地抓住了这丫鬟小小声地说道,“陛下圣明。世子对陛下可忠心耿耿,其实这就是家事而已。”

  她不知怎么,就是觉得萧闵箭射姜贵妃这件事,怎么想都和她有点关系。

  不然,萧闵对姜贵妃素日里也没有什么仇怨,怎么会突然对姜贵妃动了手?

  姜贵妃为人讨厌也不是一日两日,萧闵也没有说路见不平过。

  说起来,也只有今日,她在姜贵妃的宫里受委屈了……

  她不想自作多情。

  可是她就是觉得,萧闵一定又是在为自己抱不平了。

  阿宝这一次一点都不觉得高兴,相反,忍不住吸了吸小鼻子,小声说道,“世子这样好的人……”她抽噎了一下,就急忙转头对范氏央求着说道,“大伯娘,我想去看望世子行不行?他被陛下禁足了,多孤单呀。”不管怎么,她都想去见见萧闵。

  范氏一愣,见阿宝目光中带着央求,眼睛都红了,也不迟疑,忙对外头的婆子问道,“家中还有车么?”

  “有。”便有婆子忙回道。

  “那你就去吧。”范氏见阿宝与蜀王世子投缘,便摸着连连点头的阿宝的小脑袋柔声说道。

  “多谢伯娘。”阿宝蹭了蹭范氏的手。

  “奶奶,姑娘,还有一件事。”见阿宝提着小衣裳就要出门,这丫鬟忙又飞快地说道,“宫里闹出这些事,如今宫外都在说蜀王世子与咱们国公府关系不睦,又有说世子与国公爷之间看似交好,实则关系恶劣。前儿世子在国公府门外羞辱了广安侯夫人,世人眼中那可是国公府的姻亲。如今在宫中又箭射贵妃娘娘,都说是在给国公爷脸色看呢。国公爷……会不会心存芥蒂?”

  在外头看,这是不是年轻气盛的蜀王世子为了争夺京郊大营的权柄,给姜国公下马威?

  姜国公心里会不会因此恼了蜀王世子?

  若是此刻,阿宝去见蜀王世子,会不会引起她祖父的不满?

  “无妨。父亲是磊落之人,不会疑心这些。”范氏便摇头说道。

  她倒是相信姜国公不会因这些流言蜚语,就对蜀王世子生出芥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