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42节(1 / 2)





  买了几万斤粗粮,两百个大铁锅,堆成山的柴禾,成套的农具,铺路用的石头等等。

  重德县连柴都要从外县买,就更不用说其他的,几乎样样都缺。

  他在前面采买,顺安在后面结账。

  掌柜招呼小二搬货,像这样的大主顾,几年难遇一回。吃下他这单子,他们歇一年都成。

  小二们将货送到渡口,然后再由渡口的船工帮忙运到重德县渡口。十来艘小船来来回回运货,忙得昏天黑地,但这些人脸上的喜色却是难以掩饰。

  谁能想到呢,县令真找到了可以种树的地方。远是远了点,可只要能填饱肚子,大伙还是愿意留在本地站着活。

  看到县令过来,船工们热情跟他打招呼。

  有个船工机灵,舔着脸冲他笑,“大人,您冻坏了吧?小的船上还有一件衣服,您要不要披上?”

  林满堂也不矫情,冲他拱手道谢。

  船工从未见过如此平易近人的官员,激动得搓着手,拿着衣服,又有些不好意思,“我衣服粗糙,针脚粗,您别嫌弃。”

  确实是粗布麻衣,胜在厚实,林满堂裹在身上,冲他安抚一笑,“衣服保暖最重要,其他都是虚的。”

  能得大人一句谢,船工一脸满足。

  他身后的船工们全都一脸羡慕看着他。他们怎么就没在船上多放一件衣裳呢。能得大人一句谢,那可真是三生有幸。

  林满堂跟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。

  船工一边撑船一边回答他的问题,不经意间他笑道,“这阵子有不少乡民回来了。”

  林满堂心中一动。有些百姓为了多挣些钱,跑去外地当佃户,辛辛苦苦一整年挣了点钱,趁着过年这段时间主家放假,他们不辞辛苦回来看望亲人。等明年开春,又会离开离家,返回主家。

  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壮劳力。如果他能将这些人留下建设重德县,只会事半功倍。

  林满堂满怀心事,带着顺安回了县衙,关青等人还留在山谷,县衙这边只留了几个人看守。

  庄文过来汇报情况,“大人,山谷那边的房子和羊圈已经盖好了。”

  “成”林满堂示意他安排人手将自己新买的粮食送到山谷,末了又道,“如果地里的活整完了,就让他们铺路。那条山路太难走了。”

  庄文点头记在心里,“大人?还有何吩咐?”

  林满堂摇头,“你去忙吧。”

  他扭头冲顺安道,“你将金子交到许二郎那边,也去帮忙。”

  顺安点头就是,目送大人往后院方向走。

  林满堂到了主院,郑氏告诉他,李秀琴今儿不在家。

  林满堂便到书房找闺女。

  自打林晓上回陪母亲逛过铺面,她就一直窝在书房研究她的罗盘。来的时候,秦祭酒给她搜罗了不少道家书籍,都是她从前没有接触过的。

  第209章

  林满堂敲门进去, 林晓连头都没抬,站在她边上的巧儿刚要提醒她,林满堂摆了摆手, 示意她下去。

  巧儿心领神会,行了一礼,就端着茶盏出了书房。

  林满堂四下看了看, 他闺女一看书,这书房就弄得跟垃圾堆似的,书本到处乱放。偏她还不让别人帮她整理, 说是待会儿找就找不着了。

  此时地面摆放着乱七八糟的书,他连下脚的地方都没了。

  林满堂踩着空隙,溜到闺女身后, 发现她正在看罗盘。

  他学过《易经》, 这书晦涩难懂, 曾经也是他的薄弱项,后来进了国子监,他专门向这方面的先生请教过。

  闺女之前跟成先生学过, 只成先生到底学识有限, 许多方面也是一知半解, 闺女学得浅显了些,此时她眉头皱得越来越紧,显见是没看明白,林满堂指着其中一列,“这儿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  他言简意赅解释一通, 林晓顿时眼前一亮, “我来试试。”

  她手里摆弄书案上的罗盘, 再次测算一遍, “对,这次是对的。”

  她欣喜若狂,一抬头,发现是她爹。

  她放下书本,亮晶晶看着他,“爹?您怎么来了?”

  林满堂斜睨她一眼,“我怎么就不能来了?”

  林晓摇头,“我不是这个意思,您不是一直在忙着那四千亩地吗?怎么有空跑后院来了?”

  林满堂找了个椅子坐下,揉了揉眉心,“所以说什么时候都得有人帮。要是没有这些帮手,你爹,我就是累死也干不完。你瞧瞧,我现在多舒坦。”

  除了去知府那边要钱,其他人没法代替。大部分事情都有一群人帮他。尤其关青和庄文都是熟手,他交给他们任务,人家能办得明明白白。一点都不让他操心。

  在这些人的带领下,他从小庄村带来的人也都有了长进。

  林晓点了点头,“那您现在闲下来了?”

  林满堂仔细盘算了下,点头,“暂时应该算闲下来了吧?”

  林晓立刻从书架上取出一个包袱,“爹,这是刘青文给你寄来的包裹,里面全是他记的笔记,你既然闲着,就赶紧把它们全看了吧,省得您之前学的知识全忘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