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92节(1 / 2)





  秦夫人眼底闪过一丝笑意,手将瓶子握得紧紧的。

  秦官背着手一路溜溜达达到了书房,没过多久,下人带到。

  秦官捧着热茶问,“你接回礼的时候,广德县主有没有让你带话?”

  下人不明所以,老老实实回道,“广德县主让我帮忙带回一封信,然后就忙着去看书了,这东西是她娘准备的。”

  秦官点了点头,“行,你再帮我跑一趟。把这封信送给广德县主。”

  下人接过信,揣进怀里,拱手退了出去。

  不说秦官,且说兴庆府,林家的玻璃品店开业前三天,为了给新店添些人气,李秀琴特地给府城各家夫人都下了帖子。

  她男人只是个童生,她连个诰命都没有,就只能借着她闺女广德县主的名头。

  这会子坐在屋里,有些着急。

  其实也不怪她紧张。

  前几天,李秀琴给玻璃司结了一笔巨款,送钱的手都是抖的。

  都他娘什么事儿,她女儿辛辛苦苦制出来的玻璃方子,皇上只给了五百两金子就把他们打发了。

  现在他们还要自掏腰包花高价把玻璃买回来。哎,可是谁让他们没地位呢,就只能将方子献出去了。

  林晓打了个哈欠,她昨儿又看了很久的书,一大早就被她娘薅起来写帖子,这会又累又困,“娘,这钱马上就回来了,您知足吧。别人想要这玻璃引都弄不到呢,咱家一文不花,您就偷着乐吧。”

  李秀琴看了眼闺女,抽了抽嘴角,她闺女还挺知足,“知足个屁啊,我现在就愁咱这东西能不能卖出去。”

  她可没做过生意,上回卖西瓜,全托了周简的光,这回玻璃镜贵成这样,她能不担心吗?

  林晓抹了下眼睛,“娘,咱们玻璃可是独一份,要是这独门生意都做不好,说明您请的人都是废物。”

  废物是不可能的,这些人可都是郑氏以前店里的老人。有多年做生意的经验,待人接物那都是一顶一的好。

  李秀琴得了些许安慰,只是等着到底心焦,伸头往外看了一眼,算了算时辰,“也该回来了吧?”

  范寡妇看了眼外面的天色,“奶奶,还早着呢,人才走了半个时辰。”

  李秀琴扶着肚子在堂屋溜达,又侧头看向女儿,“开业那天,你一人能行吗?可别出了岔子。”

  她闺女倒是不会露怯,但她担心女儿会说些不得体的话,将客人晾在那儿。

  这孩子有时候说话太直白,让人下不来台。那可都是大户人家的女眷,可不能得罪。

  林晓摇头,“没事儿,为了钱,我一定好好地笑。能不说就不说。”

  李秀琴抚了抚额,“你请人家进去,你不说话,那样太冷淡了。”

  可是细细一想,让闺女变得八面玲珑也不可能,也就没有勉强,“行吧,到时候,你找个理由告辞,让下人接待。”

  “好。”

  又等了片刻,李秀琴喝了碗汤,送帖子的郑氏才回来。

  一进院门,几双眼睛就齐齐看向她,李秀琴更是急不可耐开口,“知府夫人怎么说?”

  郑氏笑了,“咱们可是县主,他们不敢不接,知府夫人见了奴婢,说到时候一定会带家里女眷过来捧场。”

  李秀琴松了一口气,“那就妥了。”

  郑氏扭头看向林晓,她就像看个金娃娃,谁能想到呢,这小小的童生家竟出了个县主,而且还是皇上亲封的。

  李秀琴也看向闺女,“以前在乡下,咱们很少拿县主派头,没想到进了府城,才知道县主帖子这么好用。”连知府夫人都给面子。

  知府夫人虽说是从四品诰命,可她男人是知府,有实权的,比不得她闺女,只是名头好听,其实半点实权都没有。

  郑氏笑道,“奶奶,您这是心善,不好跟别人摆架子。在府城,别说县主了,就是县蔚家的小姐都有谱儿。哪像咱们县主这么随和。”

  这话李秀琴爱听,拉着女儿的手反复揉,“可不是嘛。”

  范寡妇也凑趣,捧了林晓几句。

  一屋子都在夸她,林晓浑身不自在,起了一层鸡皮疙瘩,绷着小脸起身,“娘,既然知府夫人都接了帖子,想必其他人也会来,我回去看书了,剩下的事就由您来安排吧。”

  李秀琴点头,看着女儿出了堂屋。

  郑氏过来给李秀琴捶肩,“县主这是害羞呢。”

  李秀琴笑笑,“剩下的帖子,你再去送送吧。”想了想,她一个人可能跑不了,“让喜鹊和萱儿帮你的忙。人多也能快一些。可别落了谁。”

  郑氏点头应是,带着喜鹊和萱儿出了堂屋。

  三月初十,阳光明媚,万里无云,又是一个好天。

  府城最热门的一条街,此时已是人声鼎沸。

  万千玻璃店还没开业,许多大户人家都翘首以盼,就等着进去买个玻璃镜。

  听说这玻璃镜在京城卖得很火,一面成年男子巴掌大的玻璃镜要二十吊钱,铜镜大小的玻璃镜要五十吊钱,能照出整个人要一百吊。

  贵是贵了点,但这玻璃镜非常清晰,能将人脸上的皱纹都照得清清楚楚。

  现在终于开业,大家奔走相告,站在门口看热闹。

  一阵敲锣打鼓声中,一顶顶轿子落下,有人自动上前揭车帘,里面走出大户人家的女眷,她们头戴帷帽,由身边的丫鬟搀扶,慢慢上了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