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2节(2 / 2)

  林晓捧着脸,“爹,你没找吴叔吗?”

  林满堂摇头,“咱们这果脯价太贵,东市那边也卖不上价。”

  东市那边也有卖点心的摊位,因为摊位费比较低,种类多,售价比铺子里的要便宜一些,果脯一斤只要三十五文,而且人家那果脯颜色还好看。

  如果单卖果脯,一天根本卖不了几罐。林家还有那么多水果,靠吴宝财一人兜售那得到猴年马月呢。

  林晓转了转眼珠子,给他们出了个主意,“爹,娘,咱们可以做成冰糖葫芦啊。我娘会做这个。”

  李秀琴怔了下,她会是会,可是冰糖葫芦不是山楂吗?

  林满堂却是眼睛一亮,“对啊,你会做冰糖葫芦,咱们那边可不止山楂能做冰糖葫芦。橘子和猕猴桃都能做。梨子、李子和葡萄肯定也行。”

  要是一串冰糖葫芦上面有三种不同的果子,小孩子看到一定会眼馋。

  李秀琴细想了下,也觉得这主意不错,县城和乡下都能卖。

  打定主意,说干就干。

  李秀琴用白糖溶化成液体,经过烧制,去除杂质,然后蒸发水分制成冰糖。等用的时候,再将冰糖熬成糖稀浇在洗好的水果上,做成冰糖葫芦。

  在李秀琴忙的时候,林满堂也没闲着,他要扎两个插把。

  将稻草捆在棍子上,再在稻草外面以十字形的方式绑麻绳固定。

  头一次兜售,李秀琴不敢做多,只做了三百根。

  吴宝财拿走两百根,林满堂拿一百根去集市试试效果。

  现在还不是山楂成熟的季节,经过十个月的储存,山楂价格比李子、葡萄贵多了。再加上糖一向很贵,集市上的冰糖葫芦一串要四文钱。

  林满堂这边只要三文钱一串,主要是糖太贵,再便宜,他就不挣钱了。

  林满堂抱着草把四处寻找顾客,每当看到带着孩子出来赶集的家长,他都会特地停下来,在他们晃悠吆喝,“冰糖葫芦喽,一串只要三文钱喽,一串就有三种果子:梨子、李子和葡萄,想吃啥就有啥喽。”

  见他喊三文钱一串,比山楂做的冰糖葫芦便宜了一文,许多父母倒是愿意掏钱给孩子买了。

  有那孩子多的父母舍不得买两串,就想买一串两个孩子分着吃,林满堂主动降价,“五文钱两串,一年到头就这时候最便宜,给孩子也甜甜嘴儿。”

  有那爱占便宜的家长真掏钱给孩子买了。

  一百串冰糖葫芦,林满堂一直吆喝到下集才终于卖完,最后那十根,他以一根两文钱的价格卖出去。

  主要是不想再拿回去,天太热了,再原路扛回去,糖该化了。

  初战告捷,林满堂一家都很高兴。

  “现在许多人家还没收完庄稼,能卖一百个已经不错了。再过些日子,咱们会越卖越多的。”

  林满堂也有信心。

  第二天早上,吴宝财到林福全家拿凉粉,顺道来林满堂家拿冰糖葫芦。

  他直接就要三百个,“昨天两百个根本不够卖。你别看县城好像比乡下富,其实城里人也爱占小便宜。”

  林满堂竟是无言以对,不过她媳妇昨天只做了两百个。只能明天再做三百个了。

  吴宝财走后,林满堂在饭桌上宣布,今天要带领全家下地刨花生。

  李秀琴手一挥,“不用了,你去果园摘果子吧,我找到人了。”

  林满堂以为她找的是周木生,便也没有多想。

  林满堂跨着篮子离开家门的时候,李秀琴还不忘叮嘱一句,“记得回来时抓一只公鸡回来。咱们得好好招待人家。”

  林满堂点头应了。

  等他走后,李秀琴让喜鹊去林福全家叫人。

  这四个孩子倒也守信,来得相当快。人家也是干惯农活的,头上卡着草帽,身上穿着干活才会穿的旧衣裳。

  这衣裳上面缝满了补丁,灰扑扑,比那叫花子还不如。

  李秀琴,林晓和喜鹊也都换上旧衣服。

  大吉大利推着板车,这两个孩子身上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,推着板车呼啦啦从村口跑过,几个小丫头嘻嘻哈哈追在后头喊,“大哥,二哥,让我们坐在上面吧。”

  “不好,不好,你们自己走。”

  李秀琴无奈一笑。

  到了沙地,大吉大利将板车放在地头,望着这一垄垄的花生地,啧啧赞叹,“二叔居然把花生种得这么齐整。”

  他们家以前也种过花生,爹娘种的时候挖一条小沟,然后将种子丢在里面,用土盖。啥时候像二叔这样还专门弄垄子。还不够费事的呢。

  身后几个丫头跟上来,也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
  大丫好半天才找到话,“晓晓,这也就是你家地少,要是再多五亩,准不能这么干。”

  林晓见他们不说话,就攥住花生根部偏上的位置,轻轻松松就将花生拔起来了,抖了抖上面的沙土,“看,我爹种的花生多吧?”

  孩子们全围过来,“哎呀,是挺多。这果子还挺大。”

  大吉不信邪,“兴许是巧了,我也来试试。”说着弯腰拔花生。

  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,每个人都发出惊叹,“这花生长得可真好啊。”